一直以来,我们对“老、病、死”常常持着回避的态度,但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怎样面对生命的枯萎,如何与这世界优雅地告别,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学会接受变老的事实
20世纪初,人类平均寿命不超过 50 岁,死亡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生命随时都能发生重大变故。如果可以用图片勾勒死亡进程,大概如下图所示:

过去人们的生命轨迹到了某个时间往往会极速坠落,而现代医学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生命原有的轨迹,很多恶性疾病往往能够得到控制并变成慢性病,人类平均寿命也得到能很大的增长。危重病人甚至还可以靠仪器来维持身体机能的运转,代价就是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护理成本。

衰老是一些列功能的丧失
虽然寿命延长,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会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诸如视力下降、骨质疏松、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记忆力差等等老年病也会找上门来,药不能停更是家常便饭。
通常凭借运气和自我控制(注意饮食,按时吃药,控制血压,积极治疗),人们可以在老年很长一段时间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由于突然死亡的人减少了,大多数人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身体太衰老、太虚弱而无法独立生活,也包括那些因骨折,脑卒中或阿尔兹海默症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不可否认的是,衰老是一系列功能的丧失,也是我们的宿命。
我们总是不愿意思考这种可能性,结果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该如何继续生活。
我们无法左右大限来临的时刻,但可以摆正心态,我们需要慢慢学会接受变老这件事,只有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风险!
据文献统计,「跌倒」是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91 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因为跌伤引发身体不适而最终仙逝)。
其中髋关节,颈椎骨和手腕是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高发部位,而髋关节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只有 50% 左右,期望寿命会减少 10%~15%。
对于老年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跌倒骨折本身,而是骨折后的「长期卧床」,这会造成“长期疼痛”,“肌肉萎缩”,“尿路感染”,“褥疮(皮肤溃烂)”等等后果,并且需要专人陪护,成本很高。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做手术,争取早日下床活动,因为一旦躺下可能就起不来了。
数据显示,最常发生跌倒的地方就是家里,此外也包括上下公交车,乘坐扶梯也都是隐患,我们作为子女不要疏忽大意,注重防患于未然:
- 父母起夜时能不能看清路。
- 房间地面上的电线和杂物有没有收好,固定。
- 浴室是否有防滑垫,防滑拖鞋。
- 厕所是否有安装老年人能借力的 L 型把手,专业浴凳等适老化辅具。
同时年龄的增加,会带来骨质疏松和肌肉流失,我们需要注重老人的「饮食营养」,不仅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 D。
当独立的生活不再,我们要如何去帮助那些老年人呢?
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发布的《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目前老年人中以在家养老为主,社区和机构养老为辅。有 90% 是居家养老,6% 是社区养老,4% 是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主要是基本能够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年人群体,其特点是成本低,能与家人同住;
社区养老主要是依托社区,针对自理有障碍,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其特点是居住环境熟悉,能有效利用社区公共资源;
机构养老主要是痴呆,无法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其特点是成本高,护理服务专业,但要与家人分开,不在家庭环境。
对于老年人来说,能够好好的过平平安安的活到最后那一天,是非常幸福且幸运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到了某一阶段,老人会年纪大到无法自理,这时则需要专人来陪护。
选择居家的情况下,则需要家人或者是保姆去全职照顾她,一方面可能会给家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保姆的专业性不强,护理成本较高。
在妥协之下,我们大多数子女不得不给老人安排住进养老院。有一部叫做《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电影,讲述了女儿为高龄父亲的疾病和养老问题而万般曲折和煎熬的故事。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女儿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病)父亲的故事。
女儿得知父亲又把一位看护赶走,原因竟是父亲责怪那位护工“偷”了他的手表,而实际上他总是会忘记放在浴缸旁,并声称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照顾。
于是女儿把父亲接入自己家中,并安排面试了另一位新看护,父亲和新看护相谈胜欢。
突然话锋一转,父亲突然恶狠狠地指责女儿是为了觊觎他的财产,才虚情假意地关心他,表示不会让女儿得逞,女儿受到父亲羞辱而默默流泪,父亲又忘了其实自己是在女儿家里。
在之后的日子里,父亲总是会忘记女儿的长相,还把女儿当成陌生人,记忆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女儿把父亲安置在养老院,父女不舍地别离,儿女含泪离开。
女儿周末偶尔会去看望父亲,而父亲总是记不起女儿样子,像一颗被上帝砍断了枝叶的枯木。
养老院的现状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著作《收容所》里描述过监狱和养老院的相同之处。养老院和孤儿院,军事训练营,精神病院一样,是“纯碎的机构”,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他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地方,成员的日常活动都是和一大群人一起完成的。生活各个方面都是紧密安排的,什么时候该吃饭,该喝水,该洗澡,该吃药,该睡觉等等。
同时为了健康和安全起见,老人们几乎不会有娱乐和自由活动,孤独和抑郁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老人的需求
养老院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控制其居民,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这也是为了居民的利益,但也使得这些地方矇昧固执,更加无意改变。
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往往被当成医院的病人一样看待,穿统一的病号服,需要按时吃饭,不得接触任何危险物品(酒精香烟等)。
书中写到一个女儿带老人参观完养老院之后,老人说她想要一所小小的房子,里面有厨房和卫生间,有她喜欢的猫,娱乐项目,一个咖啡壶和香烟盒,有自己的房门和隐私,没有人能让她穿衣服,吃药,或者让她参加不喜欢的活动。
她能做回原来的自己,而不是睡在病床上的病人。遗憾的是,养老院没有她想要的东西。我们很多人心目中的关键词是“家”。
在家里,你可以选择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怎么分享空间,怎么打理自己的物品。在家之外的地方,你什么也决定不了,这自由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
《触不可及》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亿万富翁菲利普和平民窟的护工戴尔之间有趣的故事。
菲利普在一次跳伞事故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均不能活动,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面试了很多高学历护工都不满意,直到遇到了一个因抢劫罪刚出狱的黑人小哥戴尔,戴尔只是想要张辞退信去领失业金。
然而戴尔的不专业,不走寻常路,活泼好动却吸引了飞利浦,飞利浦留下了戴尔并给他一个月的试用期。
在试用期间,戴尔确实表现的“不专业”:总是忘了飞利浦患有高位截瘫;出门时让飞利浦坐跑车而不是像行李一样被塞进面包车的后备箱 ;带飞利浦去按摩店“享受”的同时还会递给他香烟;在飞利浦难受时总是会及时出现在他面前;还会出面帮飞利浦的女儿教训渣男友。
最重要的一点是,戴尔没有把飞利浦看作一个高级失能的病人或患者,而是让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更好的养老院
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让老年人能拥有一个真正像家的“老年之家”?这个家能让老年人被当作居民或房客对待,能够拥有完整的浴室,厨房和可以锁上的私人公寓。
他们可以养宠物,选择自己的的地毯和家具,是这间房子的主人,也可以自己联系家人。
他们需要的食物,药物和个人护理有专业人士帮忙提供,也有护士值班,只要是紧急需求,都可以摁门铃寻求帮助。
这种“辅助生活”的目标就是让任何人都不会觉得自己被机构化了,而是生活在自己温馨的家中。
修复健康,也需滋养心灵
老年人不仅仅要面对疾病和失能的恐惧,还要面对孤独,厌倦,无助的恐惧。
当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他们不再要求太多,也不再寻求更多财富和权利。
有研究人员尝试为养老院改善居住环境:比如在房间里摆放植物,开一片菜园和花园,还可以养小动物(小鸟/小猫/小狗)。
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年时间里该养老院的居民需要的处方数量下降了一半,针对痛苦类精神药物下降明显,总药品开销是对照机构的38%,死亡率也下降了15%。
我的奶奶
我奶奶生于1933年,是一个善良淳朴的地地道道农村人,我的童年很多时候就是在奶奶家度过的。
在2012年某天,她突然得了中风,经过治疗后保住了性命,但左边瘫痪,只有右半身才能活动。
奶奶儿女多,共有六儿两女,在叔伯家轮流照看下度过了7-8年,在这段时间奶奶每隔两个月就要“搬家”,同时也需要专门安排人去照顾,我大伯大妈也有近70岁了,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奶奶和她的家人们:

在2020年5月的某天,某位亲人在给奶奶解小便时不小心双双摔倒,奶奶的盆骨粉碎性骨折,后来不得不给奶奶的安排了手术,在这之后奶奶就住在了县城的养老院里。
养老院环境:


和大多数养老院一样,这家养老院有统一的病号服和病床,有护工,护士和医生,每天按时起床,吃饭,吃药。偶尔天气好会出去晒晒太阳,相互之间不会社交,唯一的娱乐就是一天到晚放着综艺节目的电视。
很显然,这不是我们期望的养老生活,我们不希望老了要去这样一个封闭,机构化,毫无生活气息的地方。
更别奢求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惬意的田园生活了。
结语
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我国将在 2050 年有近 30%(三个人有一个)的 65 岁以上的老人,届时整个社会面临的养老压力和挑战只会比现在的日本还严重。
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高度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人安然度过晚年?都需要我们去一一解答。
在发达国家,养老机构类型多样,选择丰富,也能提供专业,靠谱的照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保障老年人的社交,娱乐,医疗和安全,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享受较舒适,较体面的养老生活。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养老院还是比较单一,种类少,条件一般,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老去,我们的养老院也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能享受到独立自主,有尊严,高品质,惬意,安全的老年生活。
下篇:如何优雅地走过生命的终点
终有一天,我们的老人或身患绝症的病人都会面临大限来临的一天,如何优雅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绝症,都需要我们慎重地思考和决定。
敬请阅读下篇《如何优雅地走过生命的终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