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客的形式来记录下你有价值的思考,会带来很多好处,却没有明显的坏处...
-
能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思想碰撞
在这个时代, 相对于平常生活圈有限的人而言,真正能在指数级拓展朋友圈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网络了。我佩服一些朋友长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博客上。因此,和他们即使不照面,也心照不宣。
为什么博客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潜力远胜于原始的交谈方式?
- 博客无地域限制,整合互联网从A-B只有一个鼠标的距离。
- 以往结交朋友的方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相互聊天,交流观点,然后才能逐渐熟悉起来。这是一个教长的过程。而博客能做到 “一次表达,无处次阅读” ,当你看了一个人几年的博客,你仿佛和他交流了很久,博客“极大的增强了话语的复用性”。
-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
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我们的记忆资源是有限的,此外认知负荷也是有限的。将思维的过程记录下来,则给了我们完全回溯自己的思维轨迹的可能。我甚至觉得能够用纸笔缓存思考的中间结果证实人类理性之光能够走得如此之远的最重要条件。
-
书写时与自己的对话
书写的时候,你不断地观察自笔端流出的信息,一行文字被你写下来之后,你就不用保持在大脑的临时记忆中,因为它会不断主动地提醒你它的存在,于是你可以将空出来的思维精力来反思你自己的观点,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
书写时与别人的交流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些盲点,自己很难察觉到,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你的盲点可以在别人哪里补充,你也可以纠正别人的盲点,形成交流,最重要的价值就在这里。 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东西,很大可能性上你也不知道你不知道它。能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让别人发现漏洞,则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善莫大焉。
如果你逼着自己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去拓展他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
-
教是最好的学。
如果你不能能把自己会的和别人讲清楚,你十有八九还没完全理解清楚。 为了给一个不明白的人讲明白一个知识点,你必须要知道他有哪些概念不清楚,这就迫使我们把整个大脑的知识体系来个寻根究底,把大脑中那些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潜在概念或假设统统挖出来。因为只有完全知道,并只带自己知道一切来龙去脉的人,才能把一件事情讲的通通透透。
去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则是一种最强大和最彻底的反思路径——因为他没有任何的预备知识,所以要让他弄懂你知道的,你就必须彻彻底底深刻反思自己的知识体系,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的就越深刻。
-
讨论时绝佳的反思,引发深度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很有机会说给完全不懂的人听,更大的可能性是说给了同领域有一定基础的人听。这时你会发现,如果你公开自己的想法,几乎总能看到和你保持不同意见的人,然后你会比较你们之间差别,在进一步的讨论中你们就会不断地迫使对方拿出更深层次的理由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促使自己反思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双方的理由自然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质,一些平时难以注意到的深层次的差异性就会逐渐浮现出来,你也就多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去审视自己的思维中到底存放了哪些错误信息。
-
激励你去思考和学习。
如果你没有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你的博客很久就不会更新,然后你会失去读者,渐渐你会关掉博客,逐渐死了写博客的习惯,陷入死循环。
不要永久停止更新你的博客,只要每篇都是你思考的产物,写有价值的东西,在互联网上,金子的确是会发光的。因为有无数的信息聚合平台在期待这类有价值的内容,有搜索引擎为你提供海量的潜在读者,还有海量的人肉在手动挖掘和转载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所能做的最差的一个决策莫过于停止做一件没有任何坏处,却有一大堆好处的事情。为了让你的博客有价值,你必须不断地总结自己学习的成果,你必须不管地思考,给人以独到,深刻的见解。
-
学会持之以恒去做一件事情。
很多人在生活中容易觉得迷失,不知道想要做什么,是因为没有持之以恒去做一件事情,用俗话来说就是没有主心骨。用积极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件创造流体验的事情。而书写自己的思想则是一件容易产生流体验的事情。不过前提是你得开始,并且坚持度过一开始的困难期,以后的一切就便习惯成自然了。
-
长期写博客时一份很好的简历。
这里的“简历”不是狭义上的求职简历,毕竟现在博客还没有到价值博客的时代,很多人写博客都是当成是一个记录和别人了解自己的窗口,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像李笑来,罗永浩,Keso这样有影响力的博客,但至少你会因此结识更多的人,你的博客价值越高,你结识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会让你的眼界得到极大的开阔,打开一扇一扇你原本不知道的门,于是你就会变得更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
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自己。